有沒有更進一步對"乾濕球溫度計"的說明呢??
er">
構造
乾濕球溫度計係以兩支相同之溫度計合為一組使用:
一支稱為乾球溫度計(即普通溫度計);一支稱為濕球溫度計,係將其水銀球部包以紗布並吸水使其潤濕,故合稱為乾濕球溫度計,或簡稱為乾濕計.濕球潤濕且空氣未飽和時,因蒸發作用所需之熱量,一部份即取自濕球四周之空氣,因而濕球溫度計之示度必降低.從乾濕球二溫度計示度之差即可求得濕度.當空氣已達飽和時,乾球與濕球之示度相等.安置時在百葉箱中,乾球在右,濕球在左,水盂置於濕球溫度計之左下方.在觀測時若吸水紗布並未濕潤,則必須在觀測前十分鐘加水並潤濕,以求觀測時的正確性.
原理
乾溼計的外觀就是並排的2支溫度計,其中一支就是一般的溫度計,稱為乾球;另一支的感溫球部包上白色脫脂紗布,並連繫一棉線至一水盒內的蒸餾水中,蒸餾水因毛細作用會經棉線至紗布處,浸溼感溫球部,就是溼球。當大氣中相對溼度大時,球部的水分蒸發量少,帶走的熱量不多,因而溫度下降也有限;若大氣溼度低時,溼球的水分會加速蒸發而吸走更多的熱量,使溫度下降。換句話說,當溼度愈低時,溼球溫度也會降得愈低。因此乾、溼球的溫度差就可顯示出相對溼度的大小。
一般懸掛式的乾溼計有一個問題,就是當溼球在蒸發時,同時也改變了四周大氣的溼度,因而觀測會有誤差。所以會有手搖式乾溼計的設計,以手搖操作方式擴大溼球的蒸發空間,以減小誤差。
乾、溼球的溫度差可透過公式的換算而求出相對溼度。實務上為求方便,多將公式結果製成換算表,量出乾、溼球的溫度後,就可以直接查表找出相對溼度。一般懸掛式乾溼計的換算表繪於二支溫度計之間的空間,而手搖式乾溼計若無繪表空間,就會附在外盒上或另附。
乾溼計有一個量測的限制:若氣溫在冰點以下,水結冰就不能用了。
以下介紹幾種常用之乾濕計
1.阿斯曼(通風)乾濕計
被認為一般應用上最標準。他採用小型電風扇,使空氣進入金屬管,內裝有溫度計,可獲得適當通風,且金屬管也有防太陽輻射的功能。
2.固定式乾濕計
其設計原理同乾濕計原理。
3.旋轉式乾濕計
此為將乾濕計置於百葉箱內,用一搖柄上有齒輪,將搖柄每秒大約轉四圈,即可測量乾濕球溫度。
4.手搖式乾濕計
因其攜帶方便,操作簡單,也較準確,故我們在野外常使用此類乾濕計。
參考資料
網路資訊統整